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

我的第一次海上鯨豚調查

文/江致潔(第17屆志工

七月初,我第一次參加中華鯨豚協會的東海岸鯨豚調查。不同於一般的觀光賞鯨,這是以調查研究為主的出海行程,航程通常為六至八小時。

第一天,七月五日,天氣很晴朗,有舒服的風,以及不算太烈的陽光。我們從台東縣成功漁港出發,很快就碰上一小群熱帶斑海豚。由於數量不算多,調查人員判斷無需駐留過久,我們便繼續往前。不久之後,又碰上兩次疑似熱帶斑海豚的短促蹤影,然後就進入一段十分漫長的等待。

在海上調查時,大部分的時間其實是這樣的——看著波光粼粼的海面,懷疑遠方那月彎形晃過的黑影,究竟是海豚的蹤跡,或只是浪花激起的光影。像我這樣沒有經驗的初學者,就算看見了什麼,若沒機會再多看到幾次重複的動作,便常要等到其他資深海咖的提示,才能確認自己是不是也發現了海豚。



中餐過後,總算遇見一群花紋海豚。通常當我們看到海豚在遠方跳動時,船隻會立刻慢速趨進,並在尚有一段距離時就停下來,讓海流帶著船隻,前往剛剛海豚群活動之處。運氣好的話,一、兩分鐘後,再次換氣的海豚便會現身於船的附近。今天的這群花紋海豚還挺活潑,不僅三五成群地到處穿梭於水面上下,還頻頻打鬧與跳躍,在牠們身邊感到非常愉悅。此外,其中有一隻的頭部已佈滿花紋,就像是白髮蒼蒼的長者,也讓人印象深刻。雖然聽說更為活潑的飛旋海豚比較受大眾歡迎,但我特別喜歡動作悠緩的花紋海豚,尤其在湍急的水流對比下,他們躍出水面的步調更像是瞬間停頓了般。當我看著這樣重複的動作時,總會被牠們的節奏吸住目光,不知不覺間就好像也被療癒了。


2016年10月6日 星期四

看不見的鯨豚殺手


撰文 / 林雅容

咚!咚!咚!苗栗竹南外海一向平靜的夜晚,九月三日晚間突然傳出持續不斷的巨大聲響,震天價響的聲音連岸上都聽得到。中華鯨豚協會接獲民眾的影片後發現,原來是業者在離岸示範風場進行風機打樁工程。台灣西濱海岸風勢強勁,離岸風機被政府視為發展綠色能源的主要重點,然而,此處海域卻又是台灣瀕危保育類鯨豚中華白海豚的唯一棲地,環保署於是規範打樁之前與期間都需有觀測員在現場監測白海豚的出現。業者夜間施工,監測根本難以落實,令人憂心是否衝擊瀕危的白海豚。

研究顯示中華白海豚健康不佳
 

由於棲地與人類活動高度重疊,中華白海豚因而瀕危。
攝影:林子皓

經多年的海上調查評估,中華白海豚的族群可能僅剩六十多隻,瀕臨絕種邊緣。我們知道生存棲地與人類活動高度重疊的白海豚必然面臨許多威脅,但是有什麼證據證明是人為因素所造成?如何肯定地知道台灣鯨豚在我們的海域活得好不好?海中鯨豚不可能上岸一一接受健康檢查,但國內外的科學家都發現,觀察鯨豚皮膚上的症狀和傷疤,能夠間接了解牠們的整體健康與生存壓力。所幸,台大鯨豚研究室長年針對白海豚進行拍照與個體辨識,有大量的白海豚照片可供分析。
 


嘉義大學楊瑋誠教授在檢視中華白海豚的照片之後發現,在可辨識的97隻白海豚身上,出現至少一種皮膚症狀的海豚就超過三成,而且年紀越大,生病的比例越高。這些症狀包括細菌病毒感染而產生的結節,以及藻類和黴菌所形成的斑點。另外,在76隻白海豚身上,有六成的海豚身上有船隻撞擊或網具纏繞的人為傷疤,同樣也是年紀越大比例越高。


鯨豚海調的故事


撰文/林雅容

處暑過了,中秋將來,除了討海吃飯的漁民,還有一群人也比一般人更深切地知道東北季風即將吹起,那就是海上的鯨豚調查員。

細說鯨豚海上調查

遇見熱帶斑海豚 (陳玟樺 攝)


今年夏天,也是台灣海上調查二十年,鯨豚協會首次舉辦「一日鯨豚調查員」活動,跟隨研究員親眼尋找、觀察鯨豚,親手拍照紀錄,親身體驗海上調查的苦與樂,讓更多人了解海上調查的過程、意義與重要性。二十年前,也就是1997年,台灣海域方才開始有系統地針對鯨豚進行海上調查,當時台灣大學周蓮香老師的鯨豚研究室引進生態調查中常用的穿越線調查法。穿越線調查法是研究廣闊地區動物族群常用的方法,概念是延著規劃好的路線,觀察記錄此特定區域內會發現的動物族群。在鯨豚資源的研究上,研究員會在預定的調查海域上規劃覆蓋全區的S型路線,調查船延著既定航道行走,紀錄航跡上所發現的所有鯨豚種類、數量,以及棲地狀況(以判別動物為什麼喜歡在此出沒),並校正努力量儘量接近動物分布的真實樣貌。什麼是努力量呢?舉例來說,調查船一定都會進出港口,因此經常在港口附近活動的鯨豚就比較容易被觀察到,造成同一族群重複紀錄,形成港口周遭鯨豚數量眾多的假象。穿越線調查法即可以校正船隻頻繁經過港口的「努力量」,降低類似的誤差,其優點就是能夠系統化、平均地普查一定海域上的鯨豚。1997年以來,穿越線調查法普查了台灣東海岸多樣的鯨豚資源,近年來也是西海岸調查瀕危種類中華白海豚的主要方法。
 


除了穿越線調查法之外,另一種海調是針對特定鯨豚種類的習性研究,不規劃特定航線,以長時間在適當距離觀察動物族群為主。台灣海調二十年,出海經驗也二十年的中華鯨豚協會理事余欣怡,長年來就是如此地跟隨著花紋海豚。


2016年10月2日 星期日

遇見你,三生有幸。


撰文/中華鯨豚協會志工  陳室崧

    太平洋上的風帶著鹹鹹的香氣,輕拂過臉龐,也一掃夏日的燠熱。大海母親輕輕拍打船舷,那節奏如一首綿長的安眠曲,而我們的船就像嬰兒床般,在浪上有韻律地顛簸著。儘管烈日當空,但在袖套、遮陽帽的重重保護下,陽光成了一條暖烘烘的棉被,加上陣陣微醺的海風,格外引人入睡。

    迷迷糊糊中,只聽到有人高喊一聲:「虎鯨!!!」,猛地一睜眼,兩道高聳如戟般的背鰭赫然豎立在眼前幾十米的海面,緊接著,那醒目的眼斑破水而出,三頭虎鯨在船的右舷接連浮出水面。現在回想那個瞬間,真的好夢幻、好震撼,讓人連呼吸都忘了。
    記得從小就很喜歡鯨豚,小學時常一個人躲在學校圖書館翻圖鑑,從瓶鼻海豚、飛旋海豚到抹香鯨、大翅鯨,每一種我都好喜歡好喜歡,把整本圖鑑倒背如流,比讀課本還認真。當然,虎鯨一直是個很特別的種類,不論是黑白鮮明的外型還是天資聰穎,虎鯨成了很多水族館的logo,也有很多周邊商品,更因為特殊、吸睛的獵食技巧,在動物星球頻道上頻繁播出,甚至在我前年接受屏東海生館的面試時,還能憑著記憶向考官們描述虎鯨掠食浮冰上海豹的過程。長久以來只在書上、電視上出現的2D生物,竟活生生出現在眼前,那種衝擊太巨大了,我沒想過感覺會如此不同,現場版的虎鯨竟似我從未見過的物種。那乘風破浪的氣勢,那碩大黝黑的身軀相映著雪白飛濺的浪花,熠熠閃著陽光,公鯨高聳的背鰭迎著南風微微抖動。那種美,美得懾人。有一種情緒哽在喉頭,腦袋已激動到一片空白,我記得那時候嘴裡只是喃喃地讚嘆著:「好漂亮…好漂亮…好漂亮…」,之後每次虎鯨一浮出水面都會不自禁地尖叫,但看到船上其他的老手們神情自若地猛按快門,就會下意識地降低分貝,總覺得相較之下,我好像是沒見過世面的小孩。